2025-09-04 11:29:25
2025-09-04 11:29:2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平台成为了电商领域的新风口。快手作为国内知名的短视频平台,近年来也推出了快手货架电商功能,让用户在观看短视频的可以直接购买商品。快手货架电商真的能赚钱吗?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
一、快手货架电商的兴起
近年来,电商行业竞争激烈,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快手作为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社交属性,成为了电商企业的新宠。快手货架电商的推出,让用户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购买商品,实现了“边看边买”的购物体验。
二、快手货架电商的优势
1. 庞大的用户群体:快手拥有超过7亿的月活跃用户,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快手货架电商提供了丰富的流量基础。
2. 社交属性:快手作为一个社交平台,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强,更容易形成口碑传播,提高商品的转化率。
3. 短视频内容丰富:快手上的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美食、美妆、服饰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4. 直播带货:快手直播带货功能,让用户在观看直播的可以直接购买商品,提高了购物效率。
三、快手货架电商的赚钱之道
1. 商品利润:快手货架电商的商品利润相对较高,商家可以通过售卖高利润商品来实现盈利。
2. 广告收入:快手货架电商可以为商家提供广告推广服务,商家可以通过购买广告位来提高商品的曝光度。
3. 佣金收入:快手货架电商平台会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商家在平台上销售商品时,需要支付佣金给平台。
4. 直播带货分成:快手直播带货的收益,平台会与主播进行分成,主播可以通过直播带货来获得收入。
四、快手货架电商的盈利案例
以下是一些快手货架电商的盈利案例:
案例名称 | 行业 | 主播 | 盈利情况 |
---|---|---|---|
美妆达人直播带货 | 美妆 | 小红书 | 日销售额超过10万元 |
服饰主播带货 | 服饰 | 快手 | 月销售额超过50万元 |
美食博主直播带货 | 美食 | 美团 | 日销售额超过5万元 |
五、快手货架电商的挑战
1. 竞争激烈:快手货架电商领域竞争激烈,商家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流量获取成本高:随着快手货架电商的不断发展,流量获取成本逐渐上升,商家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获取流量。
3. 产品质量问题:快手货架电商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六、总结
快手货架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商家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就能在快手货架电商领域实现盈利。你准备好加入快手货架电商的队伍了吗?
现在直播很热门,直播带货成为当前最火爆的一个行业,知名的带货主播李佳琦、薇娅、张大奕等,往往几个小时的直播,就能达到几千万的销售额有粉丝流量收入,直播带货收入,直播打赏也有收入,薇娅在2017年的时候,一场直播带货销售额为7000万元,光是提成就能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利润是相当可观的。但每一门职业和行业想要做好都不容易。你要直播,你得有客户,你想要赚钱,你得能吸引大量的粉丝,让人们相信喜欢你的直播去购买你推售的商品。
想要做直播带货需要考虑好:1.选择你要带货的平台 2.了解平台规则,你要带货必然需要有流量,就是有人会去看你直播,所以引流至关重要。3.要提前准备好直播内容,要说什么,怎样介绍你的产品,产品用途,特点。直播带货不容易,需要团队,不是那么容易,当然你自己有能力,也不是不可能。
直播带货带课也成为教育行业新的获客渠道以及营销方式,毕竟教育行业始终需要获客成本更低的方式。对于教育行业的人来说,教育直播要选择什么平台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代表了你能做什么样的教育直播、能用什么样的形式推广自己的直播课程等。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直播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短书是一个为行业工作者服务的SAAS平台。它能够为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提供技术,让他们创造自己的平台,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教育直播。直播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语音互动直播、视频录播、语音直播互动、OBS录屏直播和手机实时直播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直播中售卖课程,对于教育行业工作者来说是比较贴心舒适的。
2020年我国的经济很可能会出现新的形势,因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各个实体商店人们已经不可能经常去了,因为大家觉得不安全,所以一般还是会采取电商的形式。从电商的模式来看,当然是直播比较好,因为在直播中人们可以看到商品,也可以看到相关的一些情况,而且主播会给大家介绍详细的商品的一些优点,最好能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2020年很可能直播,还会成为电商红利的风口,因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每一个经济模式都需要不断地发展,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相信未来直播会越来越成为主流,所以我们要对直播这方面有信心。
本文速读:
1.两个月回本,线下流量入口,这是ofo的诱人模型,类似的还有便利店。
2.3天铺开一家,62天回本,这是公司内自助便利店的新做法,把传统货架玩出了花。
3.自助便利店做的是最后20米的消费场景,离用户近,离军备竞赛也很近。
类ofo的生意类型
ofo的财务模型是,200元单车成本,70元的折旧、维修、后续运营成本。每天单车单量使用10次,单次0.5元,每天5元现金流。270/5=55天。即两个月左右时间回本。
在快速回本的基础上,还具备线下流量入口的可能性。
基于这样简单的财务及潜力模型,共享单车斩获了138亿估值。
类似的商业模型还有么?有,便利店。
无论是一直被低估的商业街/社区便利店模式,还是公司内自助式便利店这样的新模式。
前者是自带加持效应的庄辰超投资的“便利蜂”,后者有“领蛙”、“好品”(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投资)、“零食e家”、“私蜜空间”、“老虎快购”等暗地里汹涌、总盘子也超过10亿的新玩家们。
便利蜂已经被解读得很泛滥了,今天聊聊新玩家们的生意帐。
做一道财务题
以杭州企业“领蛙”的BP数据为例。
拥有30名员工的公司内,自助便利店的货架一次性成本为400元,客户开拓、维护、物流、综合调度成本400元,单店产出日流水67元,毛利润25%,即每天17元收入,(400+400)/17=47天。即一个半月回本。
当然,这是理想中的模型。在我与领蛙ceo胡双勇的核对中发现,实际操作中,由于自助便利店全开放式的特殊性,存在损耗问题,也就是部分用户不支付的情况,目前领蛙的平均损耗在10%左右,这一部分都由企业方来承担。
规避这一问题的做法,是每个货架加装成本为200元的摄像头和发声设备,用户一付款就会感谢一声,同时摄像头也保持监控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测试,损耗率可以控制在5%(所有措施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总有特别贪小便宜的)。财务模型修正为(400+400+200)/(17*0.95)=62天。
即,62天回本是在一个30人左右规模公司内,架设自助便利店的正常财务模型。
便利店的最后20米争夺
为什么选这个赛道,领蛙ceo胡双勇给了我八个解释:
1:最早我们做的是企业福利,给蘑菇街、有赞、智联招聘等公司提供下午茶供应,但这个模式完全依赖企业的采购,除了高福利的互联网企业,其他企业根本吃不消。所以变成了自助便利店模式。
2:使用开放式货架这么“土”的方式,是基于财务模型考虑。曾经试过用友宝那类自动售货机,30000元的成本,每个月不含电费还要800元租金,由于自动售货机格子就几十个,动销速度很慢,试了一个月下来,亏钱了。售货机模式,也许放写字楼可以(人流量足够密集),进公司不行。反而是货架这种形式,财务上是健康的,就算有偷拿的情况,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3:控制偷拿的技巧很简单,和企业签好协议,只要员工自己买的,那企业不用付钱,只要被偷拿了一点,那这个部分就得企业承担损失。企业为了省钱,很有动力去做监督。
4:提高毛利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以销促产,通过消费数据判断最适合的品类,推出自有品牌的商品。目前来看,饼干糕点是最高的。一旦推出OEM商品,预计毛利可以从25%提升到30%以上,甚至冲刺35%。
5:同样是做到每月10万左右的营业额,传统便利店需要起码50万的启动资金,还有3个月左右的选址装修。使用自助便利店的模式,只需要铺开40家公司就可以达到,4万元的启动资金(铺开一家公司,需要货架400元,首次进货费600元)。在复制扩张速度上快很多。
6:快速扩张的基础是存货周转天数也不能慢。便利店行业平均是20-30天左右,7-11是行业里做得最好的,它周转天数是10.1天,领蛙目前是13.8天,北京类似的公司内便利店“零食e家”是25天。周转天数考验的是选品、库存管理、活动等运营上的综合能力。
7:在铺开到一定速度后,货架就成了企业服务入口,无论是提供高毛利的服务品类,还是收取陈列费、新品推广费等,都顺理成章。
8:传统便利店,哪怕是开在公司楼底下,也有500米以上的距离,把便利店开进公司,离员工不到20米的距离。对“越来越懒”的80、90后来说,这是更高效的方式。由于少掉了租金这一项开支,保证毛利的同时,自助便利店的价格比普通便利店便宜20%。又近又便宜,消费粘性还不错,目前的月复购次数是11次,相当于每两天就会消费一次。离用户的消费场景能近一点就近一点,这是最后20米的消费场景争夺。
被重新估值的便利店们
便利店的价值一直被低估。
在资本市场上,要么用PE(市值对应利润的倍数),要么用PS(市值对应销售额的倍数),这对高人工成本(24小时轮班)、高租金成本(靠近商业和生活中心)的便利店来说,很亏。
最明显的是全时便利店了,都106家店面了,估值才15亿。而在互联网行当,90后随便搞个漫画应用都能15亿估值。便利店的估值实在低得不行。
当互联网玩家介入后,这产业的认知逻辑转变,便利店估值模型被重估:
1:这是个容易盈亏平衡的生意。
2:这是个稳定获客的线下流量入口。
3:满足购物便利的同时,通过服务溢价获得更高的资本空间。
4:高频可以拉动低频消费,流量多轮次变现。
便利店在销售定位外的价值,做得比较好的可以看看日本和台湾。台湾便利店垄断了盒饭和生活缴费的业务;罗森成为了日本第三大机票代销机构;7-11占据了atm机的第一市场份额,间接影响了高溢价的金融领域。这间接验证了便利店的线下入口效应。
在线上流量失去成本优势的今天,新的低成本流量路径很抢手。
便利店产业出现了从销售额估值,转变为基于用户价值估值的苗头,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从2017年开始,便利店成为新风口的原因。
钱钱钱,潜在的军备战争
中国的互联网项目,从未像今天这样焦虑过。
人口红利的失效,诞生了互联网下半场概念的火爆,让大家都陷入新战场的搜寻中。搜寻的思考路径一般是三种:
一:寻找下一个人口红利市场,典型的是下乡和出海。推升了快手、村淘、apus等公司的受追捧。
二:以技术红利抵抗流量颓势,人工智能和VR的兴起算是这一典型。
三:寻找高频、高毛利、高周转的线下场景。把原本粗放经营的线下市场重新激活。便利店是最直观的有待改变市场。
胡双勇说,便利店市场最需要盯紧的就是“钱、钱、钱”。
第一个钱是找钱。毕竟启动门槛低,有钱就能铺开市场,目前接近10家的竞品,要么在不同城市发展,要么在不同场景发展(公司和创业空间)。持续的找钱能力,才能铺开市场。
第二个钱是省钱。杭州去年有家融资3千万的类似项目,年后就没消息了,因为用补贴的方式铺了1000家,结果大部分都是地推人员为了返佣做的量,货架铺出去服务跟不上,到现在才百来家活跃。
第三个钱是赚钱。自有货品也好,陈列费也好,要把毛利千方百计提高来,深入到供应链上下游,获取健康的利润率。自助便利店的核心是基于大数据的选品订货能力和物流配送效率,后续的精细化运营是关键,市场决定跑多快,运营决定跑多久。
“我前几天和投资人聊这项目”胡双勇说“对方第一句话是,这个和ofo模式很像,第二句话就是,你做好军备竞赛的打算了么。很直接很粗暴,也很看好。”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