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7:25:28
2025-08-11 17:25:2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购物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拼多多,作为一家以低价、拼团为特色的电商平台,近年来在汽车销售领域也崭露头角。拼多多买车靠谱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拼多多购车的优势
1. 价格优势:拼多多以低价著称,买车自然也不例外。通过拼团、秒杀等方式,消费者可以在拼多多上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汽车。
2. 车型丰富:拼多多合作的汽车品牌众多,从国产到合资,从低端到高端,几乎涵盖了所有车型。
3. 售后服务:拼多多与各大汽车品牌合作,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质保、维修、保养等。
二、拼多多购车的风险
1. 车辆质量:虽然拼多多承诺提供正品汽车,但仍有消费者反映在拼多多上购买到的汽车存在质量问题。
2. 售后服务:虽然拼多多提供售后服务,但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售后服务不到位的情况。
3. 购车流程:拼多多购车流程相对复杂,需要消费者自行了解相关政策,避免出现纠纷。
三、拼多多购车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渠道:在拼多多购车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2. 了解车辆信息:在购车前,要详细了解车辆的品牌、型号、配置、价格等信息,确保购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汽车。
3. 签订合同:在购车过程中,要签订正式的购车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核实售后服务:在购车前,要了解清楚售后服务的内容和流程,避免出现售后问题。
四、拼多多购车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拼多多购车的真实案例:
案例:张先生在拼多多上以1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某品牌汽车。购车后,张先生发现车辆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发动机异响、车身异色等。张先生联系拼多多客服,客服表示将协助处理。在后续的售后服务过程中,张先生发现售后服务不到位,维修费用高昂。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拼多多购车时,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的汽车。
五、总结
拼多多购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消费者在购车时,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购车流程表格,供消费者参考:
流程 | 内容 |
---|---|
1 | 选择车型和品牌 |
2 | 比较价格和配置 |
3 | 了解售后服务 |
4 | 签订购车合同 |
5 | 购车后验收车辆 |
拼多多购车靠谱吗?这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判断和选择。在购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提高警惕,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还是比较靠谱的。
拼多多带起的算是互联网购车的第二波热潮。这一次购车的特点是,少了很多套路。官方建议买车都是全款,如果需要贷款,要交相应的代办服务费。官方建议用户自行上牌、报税,如需代办,同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所有费用明细都是明确的,简单来说就是,比如之前科沃兹有一款车价格为49900元,那花这个钱就能直接把车提走。然后自行缴税、上牌、上保险就行了,落地价格能够比店里低5000左右,还是很夸张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目前,这个渠道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当然比在4S店购车要麻烦一些,但确实便宜不少。但要一车一议,功夫汽车看了一下,目前的价格,很多车型已经“倒挂”4S店,而且普遍力度没有前几个月大。
互联网购车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的。缺点是操作起来肯定比4S店购车麻烦一些,对于习惯在互联网上办事的人来说,倒也不算太大的问题。优点是现阶段部分车型,确实给出了相当不错的价格,如果恰好能赶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具体应不应该在网上购车,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比如想买一款20万的车,4S店比平台价格更低,或者只比平台高出一两千块钱,还能送一些东西,那就没有必要折腾了。如果差价比较大,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毕竟现在车辆都是全国联保的。
驱动中国2019年9月30日消息拼多多汽车业务总监绣春今天对外表示,拼多多“66拼车节(限量6.6折)”活动累计上线70个小时,成交订单9463笔。国庆之后,将会把“百亿补贴”活动引入整车销售行业,上线更大优惠活动。
据悉,其中拼多多上线线整车销售业务,首批400辆神车五菱宏光在18秒内即被抢购一空。之后,拼多多与长安、奇瑞、北汽等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展开合作,艾瑞泽、北汽新能源等畅销车型将会陆续上线,共同搭载拼多多“66拼车节”。
是的,你没有看错,拼多多上竟然能买车了而且都是神车,对于从未使用过拼多多的人,这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拼多多设涉及整车销售业务,一步步向京东和天猫逼近,尤其是京东搞了多年的京东汽车商城不见起色,而拼多多直接一举从低端畅销汽车品牌入手,打进整车交易业务,如今新车销售还没网络化,这块能做好市场巨大,对于电商而言,拼多多虽起步晚,但却跟上了脚步。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刚开始拼多多刚出来的时候,假货、仿货横行泛滥,但是现在整体来讲老百姓接受了,或许都在改变。拼多多从伪劣产品集中营转型到亲民网购平台,也开始注重打假,这是值得点赞的,毕竟淘宝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目前,中国有大量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拼多多作为覆盖全域用户的新电商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穿透’优势,满足用户对平价汽车的需求,这一点是淘宝和京东目前所做不到的。
【吃瓜】
拼多多VS特斯拉,这场很可能是汽车圈年度大瓜的营销事件,如今进入新的阶段。
8月16日,有位来自上海的拼多多团购车主表示,已经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办理保险。
就在上海车主提车的前一天晚上,特斯拉对外明确表示,拒绝向湖北武汉的团购车主交付Model3,并已取消了这名车主的订单。特斯拉还给消费者留下了两种选择:要么到特斯拉官网重新下单,要么起诉特斯拉。
于是8月19日,武汉车主声称"已成功提车"。针对此事,特斯拉方面紧急发布声明称,对于这种自导自演制造新闻,恶意误导舆论的做法表示强烈愤慨,并奉劝相关方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
上海的名正言顺,武汉的还被谴责"没有底线"。
从武汉到上海,一条长江的两头,命运却如此不同。
但是不论怎么说,车都提了,特斯拉仿佛是在自己"打脸"自己,这就很尴尬。
不过这件事好玩的在于,特斯拉的"精神股东"们会站队保护特斯拉的权益,声称"取消购车资格"保护自己的售价体系是对的;但是拼多多或者消费者这一边大家会觉得特斯拉这一次是违约行为应该受到不仅仅是重新提供车辆的惩罚。
不管站哪一边,大家都是特斯拉消费者,湖北车主和上海车主的命运,天上人间。
中国人嘛,自古信奉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事,不吵起来才怪。
而你们的龙猫叔嘛,向来喜欢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因为这个事情的背后逻辑在于,整个拼多多VS特斯拉事件里面有两个"老实人"。
【老实的车主】
武汉车主和上海车主在拥有特斯拉的命运交叉口,方向不对的原因,很可能是一句话。
武汉车主流传出来的对话是这样的:
而我们回看上海车主接受采访的对话,是这样的:
两位都是在拼多多上完成团购行为,并且递交一样的材料,用同样的个人名义进行购买,并且使用同样的来自拼多多的"补贴"。唯一的区别就是——"交付前的例行对话,我就说漏了。特斯拉的人问我第二笔款是谁缴纳的,我说是拼多多的工作人员"。
不论你怎么翻看关于上海车主的采访,车主很小心翼翼地都没有提出过自己购买行为跟拼多多的关系,哪怕提车的相关视频和照片里,不论是车主还是车辆都打码隐藏。
你看,武汉车主就是太老实了。
假如上海这位车主也像武汉车主那样交代清楚购车资金的来龙去脉,怕是也会被特斯拉卡住。毕竟特斯拉不论是在拒付武汉车主之后,还是在拼多多"团购"活动开始之时,都明确表达过否定和排斥的态度。
所以说,还是《让子弹飞》里胡万的名言:
其实这件事前前后后可能还是消费者或者是拼多多的太过于自信。假如一开始拼多多就提前通知好这5位客户"由于某些原因,咱们在提车交付的时候,不要说是走拼多多的渠道,而说是自己的全额购车,会省去不少麻烦"肯定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
待5位车主都顺利提车,集体在拼多多交一份"提车作业",除了"恶心"了一把特斯拉以外,堪称完美。
后续的几位拼多多团购车主,估计已经对武汉车主的遭遇"引以为戒",对上海车主的操作"拍手称快"了。
"闷声发大财",要记住,这是真理。
所以这也难怪在"全世界"都盯着你武汉客户的时候,你非要再跳出来"恶心"一遍特斯拉,那就有点"活该"被说道德底线的问题了。
别的不多说,以后"特斯拉车主群"这个神奇的国度,咋混?
【老实的特斯拉】
特斯拉拒绝武汉车主是有原因的:
根据特斯拉的购买协议规定,特斯拉有权利对于任何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转卖的订单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都有权单方面解除购车协议。
这是特斯拉对于自己掌控定价权和保护自身直销模式的根本。
"如果真的交付了,销售和定价体系,甚至品牌,都会遭受破坏。"一位熟悉特斯拉的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其实这很好理解。近年来,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市场成长为可以和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齐头并进的豪华品牌了。甚至于在纯电新能源市场上,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特斯拉是独一档的存在。
尤其是在特斯拉独立外资身份入华近乎完全自己掌握自己命运之后,更是如此。
所以特斯拉不可能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掌控感"下手,拼多多不行,谁也不行。这一点,半佛仙人说的倒是很透彻,我也不需要赘述。
但是我发现,美国人脑子直的啊,令人头疼。
一方面针对武汉车主"态度强硬"地拒绝,一副"有本事你告我去啊"的样子,一方面在社交网络上坚持自己"绝不妥协"的正面回应。
可惜,这些都被上海车主的交付成功一秒破功。
消费市场最怕什么?区别对待。
说真的,这一波操作,特斯拉像"老实人"一样"认死理",说不交车就不交车。哪怕当初特斯拉选择"暂缓交付——公司正在研究——后续还需要商定是否合规——在出来最终结果前不予置评"这样的缓和方式不对武汉车主进行及时交付。然后被曝光上海车主事件后,在口吻上还有回旋余地。这样的操作明显要好于现在的"硬刚"。
美国人说"不",中国人从来不直接拒绝别人。美国人的思路就是不适合中国市场。
之前"想涨就涨,想跌就跌"的特斯拉一去不复返,"中国市场规则"正在教特斯拉做人。
现在特斯拉在社交网络上面临非常大的"被动",一切的不利因素都引导整个事件向着特斯拉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老实人"还是吃亏的。
【进化】
特斯拉最新的回应宣称:如果消费者愿意通过特斯拉的正规途径重新下单,特斯拉将对消费者因此产生的时间与精力损失提供相应的弥补。
同时针对武汉车主表示:特斯拉方面发布声明称,对于这种自导自演制造新闻,恶意误导舆论的做法表示强烈愤慨,并奉劝相关方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
骑虎难下。
目前来看,整个事件的走向因为特斯拉之前的模糊规定再加上目前不论是省电商协会还是知名律师还是消费者协会等,都发表相关态度表示支持消费者认为特斯拉违约。
不出意外,特斯拉输定了。
整个事情让我不禁想起来了曾经大牌们奢侈品们豪华品牌们纷纷对拼多多说"NO!",然后不得不最后接受一部分在拼多多上销售的现实。
后续,如果特斯拉继续坚守直销模式并且维护自身定价体系的话,最多不过拉黑宜买车和拼多多的公司账户,并且加强对于购车消费者的"资格审查",并出台新的相关规定而已。
但是只要拼多多还想再"恶心"一次特斯拉,那么再一次组织这样的"团购活动",然后对所有"中签客户"进行"保密"约定,然后以后采取消费者先自行下单订购,交车结束后来拼多多团购频道进行"核准"获得补贴,消费者就依然能够享受到拼多多的购买补贴的同时规避特斯拉的麻烦,而拼多多可以继续"碰瓷"+"增加影响力"。
当然了,还有更多的方法,我这只是一种而已。中国消费市场有自己的游戏潜规则,特斯拉之前太顺风顺水了,还没弄明白国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特斯拉逃不过拼多多的魔爪的。
其实特斯拉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强大如苹果,全国线下、渠道遍布,基本上随便在淘宝、京东上的售价都低于自己的官网售价,拼多多更是把2000块的airpods价格直接打到了1500以下。但是这并不破坏苹果自身的调性,苹果自家官网和直营店内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粉丝和需要享受优惠的两拨人,都是你的消费者。
所以特斯拉放开心思,应该明白的是——这帮在拼多多下单的消费者,并不会干扰和拉低你的品牌价值。相反,这帮人一旦被你接受,拉进了特斯拉粉丝群,那么特斯拉的拥护者就会呈几何指数般增长。但这本身也没有伤害到那帮直接在你官网下单的"壕"们。真正的"壕"级特斯拉粉丝,都是冲着S和X去的。
特斯拉,我劝你还是想开点。
不然隔壁ACW都开始补贴粉丝买特斯拉毛豆3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