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8 09:38:17
2009-08-08 09:38:17
淘宝诚信自查建造良好的网店信任机制。自淘宝推出诚信自查系统以来,很多网店卖家收到了惩罚,但是还是有一些“幸运”的卖家没有被抓到,可是这些网店卖家心里不好受,害怕有一天会被抓到。
淘宝卖家小李最近有些不安,他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把店铺的虚假信用删除。“删了生意肯定要受很大影响,不删又怕被查到了会有更严格的处罚。”小李说。
小李的担心源自淘宝新上线的“第二代安全稽查监控系统”和在7月24日开始的“诚信自查行动”。卖家们收到了来自淘宝的通知,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删除涉嫌炒作的信用,不删除的则需要提供交易凭证进行人工审核。
在淘宝的平台上,信用是通过交易量累计起来的。“钻石”、“皇冠”等信用等级已经成为卖家做生意的基础。对广大网店店主来说,高信用就意味着更多的商品,更多的客户和更多的生意。
但随着淘宝网店数目的不断膨胀,卖家的信用成本也越来越高。“现在淘宝上店铺太多了,没有两三个钻石几乎就没生意。”小李说,对于他这样的新卖家而言,通过虚假交易补信用几乎成了生存下去的普遍做法。
现在,选择补信用带来的交易量还是选择诚信,是小李等卖家们要面临的问题。
同样面临抉择的还有淘宝。大规模的信用清查已经引起了大量店主的不解与不满,甚至有些卖家组织起了反抗行动。而如果不彻查,任由补信用泛滥,则可能会导致淘宝信用体系的崩溃。
补出来的信用
事实上,从淘宝的信用机制建立第一天起,补信用的做法就随之而生。朋友帮忙拍下一件商品,付款之后店主把钱归还但并不发货,这样,一个淘宝上的“真实交易”就诞生了。
但是,由于这种做法效率过低补信用的速度太慢,因此,并不会对整个的信用体系造成多少影响。真正导致炒作信用泛滥的是补信用平台的出现。
2006年底,一个叫杜朋运的人最早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因此,杜组织人员专门开发了一套系统,开始为想尽快获得信用的淘宝卖家提供补信用服务。
杜朋运介绍说,炒作信用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为互补,将有意向炒信用的卖家组织起来,提供一个平台,大家互相拍商品提高信用。但速度也比较慢。
第二种是用户直接付费,由平台组织各地的专职买家来购买店主的商品,平台将收入与职业买家分成。由于这样能迅速组织起大量的买家来购买商品,因此补信用的速度最快。
“2007年的时候一个钻能卖到380,推广和服务的成本大概占三成,给职业买家的分成大概也在三成,利润还是比较高的。”杜朋运回忆说。
不过,由于进入门槛过低,在淘宝交易量迅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的是补信用平台的飞速发展。2008年下半年开始,炒信用公司和个人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统计,目前,淘宝信用炒作团伙大大小小近500家,规模50人以上的大约为10家。
由于做的人越来越多,行业利润也在迅速降低,杜朋运称,“现在最低几分钱一个交易都有,按照正规的操作几乎没有利润了,所以我们也决定把这项业务停了。”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随着补信用的做法越来越普遍,淘宝的信用也在迅速贬值。“2007年给卖家补一个钻就会有生意,2008年之后都要三四个钻了,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以后5钻都要没生意了。”杜朋运说。
查处风波
在意识到虚假信用开始威胁到整个评价系统后。淘宝在今年4月就开始酝酿打击补信用的行为。当时,淘宝试探性地发起了“抵制炒作,倡导诚信”承诺活动。据统计,已经有1162881位会员签署此承诺书。
随后,淘宝开始查封补信用的店铺。6月24日,淘宝网第二代安全稽查监控系统正式上线,重点清查重度炒作会员。一个月时间,处罚重度炒作会员累计9777名。
不过,当这家国内最大的C2C网站把信用清查对象扩大到所有卖家时,用户的强烈反弹也随之出现。
“淘宝的系统凭什么判断我是虚假交易?有的交易是线下进行的,我也不可能保留所有的交易凭证来证明我的清白。”由于波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大量的用户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对此,淘宝解释称,淘宝的一贯明确要求会员保留6个月的交易凭证。如果有个别会员没有保留2009年6月24日以前的交易凭证,会就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处理,综合交易凭证以外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辨别。
但是,淘宝的态度还是引起了用户的不安。甚至有部分卖家开始了“反淘宝行动”,致使许多网店遭到有组织的恶意拍卖。据“柠檬绿茶”店主牛经理介绍,7月24日有上百个账户拍下了店中的所有商品,但却并不付款,导致大量商品下架,店铺无法正常交易。
淘宝声明称,这只是极少数“炒作信用”团体和个人的恶意报复行为,淘宝会继续坚持信用打假,并保证“做到不冤枉每一个诚信的卖家”。
淘宝的抉择
从2003年发展至今,淘宝已经达到了过千亿的年交易规模。在千亿的交易额背后,淘宝创建的以交易记录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功不可没。
通过“皇冠”、“钻石”等信用等级,买家可以直观的判断网店的可信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购的信任问题。据悉,淘宝网创立的信用机制已经成为国内网络零售行业的事实标准,易趣、拍拍等平台都沿用、承认这一机制。
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正是淘宝将交易与信用之间画上了等号,才导致了补信用的泛滥和此次信用风波的发生。
“在没有其他标准的情况下,用交易量及其反馈来反映信用其实是比较有效的做法”,曹飞说,“与之前的一无所有相比,这是一项很大的进步。但是现在应该开始考虑加入更丰富的信誉体系。”
事实上,卖家如此追逐信用无非是因为高信用能获得更多的优势,比如商品会按照信用度来排名,高信用的卖家能获得更多的流量和生意。杜朋运认为,淘宝或许可以在规则上做一些微调,适当弱化把信用当做唯一评价标准的机制。
对于查处假信用的方式,杜朋运也表示,“淘宝应该拉拢用户,把主要打击力量放在炒作平台上。而不应该马上扩大到所有用户,避免因为‘误伤’而将用户推到平台一方。”